2011年高考备考有两大技巧:一个是培养良好的学习技巧,学习最主要的技巧是分析、解读、联想、应用;另一个是培养有效的做题技巧,高三阶段不要再训练一题多解,而是要讲究一解多题,寻找规律的技巧即简化的技巧。
一、学习技巧的培养
我所说的学习技巧指的是最有效率的优化学习思想,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成果。学习最主要的技巧是分析、解读、联想、应用。下面具体谈一下这几个方面。
首先是分析,我所说的分析并不是对知识结构的分析,而是先从自己的程度做一个分析。这方面总结起来可以这么说:找到问题的根源。比如说有网友问我若基础差怎么办?那么基础薄弱的根源在哪里先找出来,毕竟高三时间就这么点,我们要从实际出发,找到属于自己能够将分数提高最快的地方,而不是不切实接的去做题。我去年在深圳教高三的时候有好几个学生,高三学期初几乎没有基础,数学、物理、化学基本上程度较低。这时候必须告诫他们以学习为主,从高三逆推到高一,不断的问自己这块内容掌握了没有,最终他们发现高一简单的知识还行,从高二开始由于之前学习不好,就没什么学。于是我建议他们系统的看课本,不建议他们马上跟着其他人做题。看一点,做几道题,直到课本上的题会做为止,我就认为他的基础打牢了。千万不要怕花时间在回顾基础上,高考基础分占绝大的比例。高三首轮复习的意义就在于基础。这也是我们暑期到高三上学期进行高三知识梳理,《专项突破》训练的意义所在。
其次是解读:解读包括如何看课本、如何看题。之前也说过了,这里再大略提到一下:文科的看什么知识点可以用来出题,哪些将可能成为考点。理科注重公式的推导过程,各种定理的推导手法,其中用了哪些转换推导方式,以及课本内案例的解题步骤及思路。尤其注重课本中公式定理以及推论是怎么来的,用来研究什么显现(数学现象、物理现象、化学现象等),比如圆锥曲线椭圆的定义是研究动点与固定点的轨迹方程,三角函数公式研究的几何目的是什么。如果大家不会理解,举个例子,物理中s=at^2这个公式研究的是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。它的物理意义在于不考虑质量,只考虑条件:匀加速、直线。那么做题时凡是符合直线、匀加速(匀加速是衡力的体现)两个条件,即能用上这个公式。当大家都带着这种思想去学习、整理课本知识体系,那么对知识本源的理解,将大大提高,同时在做题与考试上,思路将清晰的多。所以我们始终强调,学习与做题一定要讲究方法,有的放矢。在有限的高三复习期间,无目的、无规则的看书复习,无疑是在极大地浪费时间。
我们还要求大家学会看题。在看题的过程中注重以往做过的题及单元测试。主要弄清题我是怎么做对的,依据是什么;怎么做错的,当时是遗漏了那些关键。而不要花费过多时间注重标准答案。比如说英语阅读,你做错了,我们关注的是怎么样从题目中寻找原文有效的信息,要如何读题和读原文,而不是再次关注为什么ACD错了,B对。
第三是联想,联想十分重要,不是要诸位发挥主观想象,联是关联、想是理解归纳。无论是复习课本,还是看题,都要注重。联想的过程中其实是将类似知识归类、区分,以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。如大家学化学,反应方程式记背很困难,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化学性,同主族同周期的其他相邻元素来一起记忆。或者观察他们有没有共同的特性,如同样的官能团等。这样就能达到记一个,掌握一串。如文史类,类似的历史事件归类,地理的相似的地形地貌特征等。如数学的圆锥曲线都有一些共性(焦点、准线之类),只要大家前期肯投入更多的一些时间,肯整理,到后期就能节约大量的时间。对待题的时候,注重挖掘题目的共性,总结做题的思考方式及方向,题解步骤有哪些规律性,就如管卫东提供给大家的“排列组合通解思维”就是通过关联、理解归纳后得出的方法。
最后是应用。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,高三当前阶段的应用我认为只要把简单、中等的题短时间内弄懂,能够做对,就基本达到了学习的目的,高考80%的分数(600分)出自简单中等题上。在学习中应用是为了检验诸位对知识、对课本掌握的程度。高三前期,不要刻意的追求难题大题,包括尖子生,除非全部的题都非常得心应手,基本能一遍做对了,再攻克大题难题不迟。
二、做题技巧的培养
做题的技巧我只说一个方面:寻找规律的技巧即简化的技巧。我一再反复强调高三阶段不要再训练一题多解,而是要讲究一解多题。寻求通解思维,很多朋友一头雾水,其实并不难,上面要大家看题,就是为了归纳总结,很多题都看似毫无关联,其实有很多共性,其解题思维甚至可以说完全一致!我这里说的简化并不是针对一道题进行简化,而是对所有题进行思维上的简化,我们追求的是分数,追求的是考场上一遍把题做对,而不是费劲心思对一道题进行研究,寻求这道题最简单的解法。这对少部分尖子生来说可以尝试,对大部分考生来说,统一的思维更加重要。因为这能确保你能拿到分数。我们来借助几个英语单选题看一下如何挖掘题目之间的共性,达成这种一解多题的简化技巧。
1. The person we referred to(提及)____ us a report tomorrow.
A.giving B.will give C.gave D.give
2. The days we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____ soon.
A.coming B.will come C.came D.have come
3. The person we talked about ____ our school last week.
A.visiting B.will visit C.visited D.has visited
4. The man whose songs we are fond of ____ in our city next week.
A.singing B.to sing C.will sing D.sang
这些题目给出的原答案如下:
1.句中包含定语从句we referred to,所缺成份为句子的谓语,又根据句中的tomorrow,故用将来时。选B。
2.同理,此句中的定语从句包含短语look forward to,虽然to 为介词,但并不影响主句的谓语动词,只是一个陷阱而矣。又根据句中的soon,应用将来时,故选B。
3.同样,句中包含的定语从句we talked about中about虽为介词,但不影响主句的谓语,又根据后面的时间状语为last week,故应选C。
4.此句也包含定语从句whose songs we are fond of,其中of 虽为介词,但不影响主句的谓语动词,而句中时间状语为next week,故选C。
那我们如何来看这类题,如果挖掘他们的共性呢?首先我们看这类题,完全只要根据事情发生的时间来确定选项,如1、2、4都表将来,3表过去,无论题目怎么干扰,我们抓住了这类题考的都是描述某人某个时间做什么,因此就可以快速得出答案。他们的共性是语义上的时间。如果既要分析句型,又要考虑介词结构,又要回忆词组等知识点,就每一道题都这么分析,问大家,能做得过来吗?因此,我们只需抓住相同点,如果这么做错的话,题目必然会有特殊单词来暗示,那么我们只需记住特殊的题型,剩下的全部用一种思维去做即可。
其实我们日常也经常归纳,再拿英语举例子,阅读理解大家归纳为主旨、细节等类型,我们完全可以再简化为读原文的思想。如完型,关联词、转折词后必有暗示,这些都是可归纳的解题思维。
当然,这种简化思想更加适合于理科解答题,如数学,几乎第一步骤都是按照课本定义来,然后根据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差异点、关联点来列式补齐差异,或列出表达式,最后得出结论。尤其是物理大题,无论是力学、电学、热学,几乎按照题目描述的过程罗列表达式后联立即可求解,即使计算不出来,也获取了大量步骤分。而如何分析题目和罗列表达式,就看你课本读懂了没有。当然文科也能应用到这种简化思想,很多题完全可以和生物一样,通过对关键词、专属名词的理解就能做题。很多同学追求所谓的“简便”方法,除非考试时拿到题立即想到这种方法,并且十分有把握,否则还是建议大家老老实实按照自己最为常用的思维。
版权所有 ©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| 贵州114招生网 –贵州招生考试信息网,贵州高考政策,贵州高校推荐,贵州自考成考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:100029
电话:010-80788512 传真:010-80788512
ICP备案号: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:中国网库[
31.25]